經常聽到很多年輕人說,我是不是有社交恐懼癥?所謂社交恐懼癥,也叫社交恐怖癥,又稱社交焦慮隱礙(social anxiety disorder,SAD),是一種焦慮性障礙,其特征是當處在公共場所或與人打交道時出現顯著而持久的害怕,怕被別人注視或否定的評價,擔心在他人面前出丑或遭遇尷尬,因而盡力回避。關鍵原因是由于自己不懂得在社交當中如何與人交流和相處,害怕自己此時會感到尷尬,所以這成了與人交往過程中的最 大障礙。
南陽市精神衛(wèi)生中心黨總支書記、主任醫(yī)師邱亞峰介紹說:根據DSM-Ⅲ-R診斷標準的研究發(fā)現,社交恐懼癥的終生患病率為13.3%,年發(fā)病率為7.9%,年發(fā)病率為4.5%,并且女性較男性更為常見。根據DSM-IV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社交恐懼癥的一年和終生患病率分別為2.8%和5.0%。通常起病于17-30歲,平均發(fā)病年齡為15歲,主要是青少年期和成人早期,且疾病的病程常呈慢性,約80%的人從未接受治療。
當出現對社交或公共場合感到害怕、焦慮等表現,并會主動回避社交活動時,應及時到精神??漆t(yī)院就診。醫(yī)生會對患者的癥狀進行詳細詢問從而判斷疾病嚴重程度,進行對癥治療。
為什么現代人容易出現社交恐懼癥?
1、過分依賴手機
依賴手機這是一種很典型的社會現象,其實大部分人并不是有社交恐懼癥,恰恰相反這部分人可能有社交依賴癥。所謂社交依賴癥,是指這部分人拿著手機可以和各種各樣的人交流,并且可以散發(fā)出良好的人緣與魅力,還能夠很好地發(fā)揮自己的幽默感。但是這部分人過度依賴手機,卻發(fā)現現實生活中無法和人正常交流,慢慢地就認為自己有社交恐懼癥,但回到網絡世界時,自己依舊能夠散發(fā)出獨特的魅力。
2、心理弱勢造成的影響
所謂心理弱勢是因為這部分人對自己不夠自信,雖然外表看上去強大而且陽光,但是在遇到問題時卻在心里給自己上了一把枷鎖,甚至不斷的否認自己。這是一種比較典型的心理疾病,心理弱勢最近幾年對現代人造成的傷害越來越大,尤其很多青少年比較崇尚的喪文化,在無形中給他們的心理造成了暗示。長期被心理弱勢困擾的人,其實很難接近人群,因為處于社交場合中,他們更加容易自我否定。
3、其他心理疾病
最常見的社交恐懼癥原因是抑郁癥,這部分患者在發(fā)病以后無法正常交流,甚至連自己的語言也無法表達清楚,此外還有焦慮癥患者也無法與人正常溝通,因為這一部分情緒病很容易導致情緒變得異常激動。此外還有一部分患者伴隨其他依賴性人格,此時無法接觸人群,但是卻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某一事物身上,因此慢慢地就認為自己不再需要與人交流,只要這一事物能夠給自己帶來依賴感即可。
近幾年社交恐懼癥在網絡世界里非常火爆,越來越多的人將獨處稱作社交恐懼,其實真正的社交恐懼具有一定的病理因素,因此平時在生活中一定要對自己有詳細的了解。生活節(jié)奏發(fā)生改變,心理疾病成了健康隱患最 大的問題,所以對于現代人來說一定不要忽略。
邱亞峰主任醫(yī)師最 后說,社交恐懼癥的發(fā)病年齡較早,多在青少年及成人早期起病,并且患者會有膽小、怕人,害羞等一定的性格基礎,因此該病的預防主要在于青春期前的心理教育,以及對可能患病人群的早期篩查。
社交技能欠佳的個體可對某些重要場合的活動事先進行必要的準備,從而減少預期的緊張,以預防發(fā)病。
(南陽市精神衛(wèi)生中心 供稿)